会员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会员专区 > 会员动态 >

四川成都:“旅游+非遗”让乡村旅游更有味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时间:2019-07-29

带走一双毛边千层底的唐昌布鞋,体验郫县豆瓣酱的传统工艺,欣赏各式各样的蜀绣精品……游人步履不停的战旗村,正是四川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画卷中的一个剪影。7月28日,全国乡村旅游(民宿)工作现场会在四川成都战旗村召开,大会发布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包括北京北沟村、浙江余村、贵州云舍村、四川战旗村在内的320个乡村入选该名单。记者来到成都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和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看到这里深度开发传统非遗等特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到战旗村,记者看到具有浓厚川西传统文化风韵的“乡村十八坊”里榨油坊、酱油坊、布鞋坊、竹编坊、郫县豆瓣坊……一家接一家传统手工作坊遍布在仿古街道的两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在这里呈现。游客既可以品尝美食,购买特产,也可以观看生产过程,体验传统民俗工艺。据了解,“乡村十八坊”是战旗村自筹资金,自主设计,自主修建、自主经营的以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为核心,集产品制作展示、参观学习、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旅游商业文化综合体。其负责人表示:“可以这样理解,传统匠人相当于是以技术入股,成果与村民共享。”这样一来,匠人和村民都能增加收入,同时,村民还有了新的就业机会。”

在战旗村,记者还参观了豆瓣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被划分成了“前店”与“后坊”,一边销售豆瓣商品,一边展示豆瓣制作工艺和文化。“我们收藏了2000多口传统晒坛,还原了古窖池70多个,客人在这里既可以试吃创新豆瓣制品,又可以了解蜀酱的精深渊源。”黄功云是唐昌镇人,与郫县豆瓣结缘40余年,博物馆将自己的半生事业进行生动演绎,这让他备感喜悦。此外,这里建成战旗村4A级景区,举办大地艺术节、半程马拉松、农民丰收节等品牌赛事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传统巴蜀农耕非遗文化。2018年累计接待85万人次,实现收入6500余万元,文旅产业产值增长两倍。

作为本次大会的举办地,战旗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其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说,战旗村充分整合区域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培育战旗乡村产业新优势、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系统推进“五大振兴”。2018年底,村集体资产达到5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20万元,村人均纯收入实现2.8万余元。他说,“下一步,我们将遵照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未来将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深度开发特色文化内涵,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提高旅游承载能力,提高从业队伍素质,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青青竹林中,一座座古朴的农家小院掩藏在茂林修竹间,桌上清茶两三盏,看的是青山耸翠,嗅的是清新空气,享的是安逸生活。位于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的竹艺村,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得名。近年来,竹艺村坚持以“竹编非遗旅游”为内核、以多元场景营造为抓手,促进农商文旅体跨界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艺术点亮乡村、文化延续未来”的创新实践之路。2018年实现文旅收入1.2亿,接待游客55万人次,入社农户人均增收5595元。

记者走进红梅竹编工作室,90后女孩肖遥讲道:“我的母亲王红梅是70后,她是道明镇土生土长的竹编艺人。母亲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道明竹编逐渐萧条,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反而多方学习,探索竹编技艺。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后来也迎来了转机。2018年,她开起了红梅竹编工作室,不仅批发和销售道明竹编,更培训了很多留守妇女,促进她们发挥自己的劳动力,带动村民的就业。如今,我们这儿成了道明镇竹艺村的竹编体验小店,目前每个月营业额在3万左右。同时也因为她的坚守,让我看到了一名竹编艺人的用心和坚持,最终选择回家来支持她,继承这个事业。今年5月初,我辞去了护士的工作,回到家乡,我想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能接受和学习竹编。我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与时俱进,比如将传统的竹编变成符合现代化审美的工艺品,为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活力。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竹编产业的更多发展模式,将传统的大户带小户的发展模式调整为雁阵模式、孵化模式、设计模式、定制模式等,打造全新的创业创新平台,链接更多有效资源,带动更多的产业从业人员、从设计、制作、销售上增加收入,实现集艺术设计、孵化培育、个性化定制、教学体验等多渠道的共同发展。这也能给更多的设计人员提供就业平台,把更多创新创造的设计落地生根,丰富竹编产业市场。”

“道明竹编”传承人丁春梅告诉记者,“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道明竹编传承人,意识到,要将竹编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就必须在传承中创新,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才能永葆青春。”2013年,丁春梅与父亲、道明镇赫赫有名的竹编传承人丁志云,一同创办了“丁知竹”竹艺馆,开始寻求竹编的创新突破。同年,“丁知竹”与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家居产品系合作,为学生提供传统竹编研究实习基地。师生们从艺术角度提出的思路,与专业竹编技艺相碰撞,也为“丁知竹”产品创新,提供了灵感的来源和宽广的视野。

记者了解到,竹艺村以设计为媒,秉承“蜀风雅韵、百村百态”规划建设理念,采用“天府文化+设计师联盟+集体经济组织”方式,联动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建成“竹里”等一批精品新中式建筑,为传统川西民居植入竹韵之美、乡村意境。竹艺村以文创为魂,依托天府林盘学院、乡村设计学院,建成中央美术学院传统工艺工作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文创平台,糅合现代设计理念、传统文化品韵共开发3000余种竹编特色旅游商品,有机植入国际工作营、见外美术馆等高品质消费场景15个,构建形成“竹生态、竹生活、竹空间”的文旅产业生态圈。

Copyright © 2红色文化研究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hongweih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