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红色精神 >

红色基因

作者: 未知 来源: 未知 时间:2020-03-20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因为“红色”而书写了历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


内涵

    对于共产党人的人生而言,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这基因,让青春常驻,让生命之花绽放,让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红色基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

   
    第二,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不变军魂。

   
    第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第四,高度自觉严格的革命纪律。

   
    第五,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的思想品质。

   
    第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文化

    红色文化是一种崇高的信念文化。真正的革命者从来不缺乏革命的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突出表现在越是困难时期,他们对革命的信仰越执著、革命的意志越坚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红色文化是一种不屈的战斗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有的英勇顽强、意志如钢、敢于战斗、不怕牺牲、宁死不屈、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的凝结。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就是一代又一代先烈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书写的光辉篇章。


延续
 


习近平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承

        
         2014429日下午,习近平参观了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展示了这支创建于陕甘边根据地的英雄部队的战斗历程。习近平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我们身边,确有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从吴运铎到丁晓兵……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其事迹令人叹服,其品格光彩照人,其精神感天动地。 

         201622日习近平在江西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夺刀少年柳艳兵家的红色基因
 


夺刀少年柳艳兵

 

         “夺刀少年柳艳兵的曾祖父柳龙一是革命烈士。在当地,柳家人的优良品德颇受赞誉。

    柳艳兵家里有一份《革命烈士证明》,证明上写到:柳龙一,1911年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生前属彭德怀部战士。1931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柳龙一在江西省袁州区慈化镇壮烈牺牲。1983年,他被国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柳艳兵的祖父柳光华,曾在其所在的宜春市袁州区辽市乡上西村担任过数十年村长(村主任),并在2002年被辽市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百度


“战疫英雄”艾冬家的“红色基因”
 

 
“战疫英雄”艾冬

   
    艾冬,男,生前系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信访支队民警。
 

         2020222日凌晨,艾冬牺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年仅45岁。

    艾冬来自于一个英雄的家庭,他的舅舅是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董存瑞。艾冬的父母对子女要求也非常严格。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老一辈的优秀传统和红色基因从小就在艾冬身上生根发芽。长大后,艾冬通过自己努力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艾冬的母亲是董存梅。

    艾冬参加公安工作的2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8次。先后被评为2008年奥运会安保标兵2019年度首都公安法制之星

    传承红色基因,“疫”一线,艾冬用生命传承英雄精神20203月,公安部追授艾冬同志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编辑 兰国库)

Copyright © 2红色文化研究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hongweih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