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要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红色要闻 >

感受陶彩的光辉 ——用红色元素去开拓“半斤泥”新征程

作者: 晓春 来源: 北京百年风云文化艺术中 时间:2021-08-30

        2021年8月29日上午,原毛主席警卫员、原中直机关党校常务副校长、北京百年风云文化艺术中心执行主席陈国民及常务副主席方月﹑北京百年风云文化艺术中心副主席何延长、办公室主任肖慧珍,以及随从办公室人员韩春、杜镜、红委会绿色蔬菜基地王金莹﹑北京中怡创联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主任任双﹑副主任贾伟等人应邀前往北京中版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北京中版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光、副总经理及中版联艺术馆馆长李路、行政总监房雪莲、北京锦萃林苑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秋燕等全程陪同。下图为陈华光董事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奋斗史及公司陶艺品牌“半斤泥”的发展史。



 
       陈华光董事长是北京宋庄大巢艺术区创办人之一,专注文化创意产业策划和咨询。在“半斤泥”广彩瓷博物馆,他向大家介绍了多年来珍藏及从国内外收购来的5000多件广彩瓷。每一件宝贝都牵动他的心弦,其背后故事及作品价值内涵,都凝聚着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无限热爱,更承载和见证了一个爱国者的使命与担当!他说这件事总得有人去做,“半斤泥”便从很早就去尽自己所能去做了,为那些流落国外的“国宝广彩瓷”找到了回家的路。
 

       在“半斤泥”润心书院,陈华光董事长向大家介绍了一件件独具匠心的陶艺品。他骄傲地告诉大家,这些艺术品却出自一个个农民之手。近些年,他一直在努力做着一件陶艺助农的事。让陶艺惠民,让陶艺走近农民,让艺术走进更多农民家庭,也就是要让许许多多农民在享受艺术生活和创收的同时,成为陶艺师,指导和带动更多的农民去享受并热爱上陶艺生活。他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农民恰恰有太多生活内容和创作陶艺的素材,他们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的创意是无限的,因此他们凭感觉和本能创意出的陶艺作品,总能给人带来意外惊喜。可见,让陶艺走进农民生活,陶冶农民情操,带动农民致富,正是当前陶艺融入“乡村振兴”的契合点。
 

 
       在“半斤泥”体验基地,大家一边亲自体验陶艺创作,一边就陶艺创作如何加入红色元素展开了讨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陈华光﹑李路、房雪莲、林秋燕等“半斤泥”陶艺专家,除了对大家正在创作的作品给予指导,还向大家展示了曾经创作的诸多红色陶艺代表作品,仿佛瞬间唤醒大家对红色文化融入陶艺创作的灵感,更多相关联的创意也便在大家脑海中由然而生。因此,大家在“玩”起“半斤泥”泥巴时,对陶艺植入红色元素充满信心。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体验着陶艺制作带来的乐趣,仿佛回到孩童时代。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作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看着一件件刚刚诞生的作品,不得不为陶艺这门艺术的多元可塑性而惊叹,更惊叹发明制陶这门艺术的祖先的智慧。中华民族远在上古黄帝时期,便有了宁封子发明制陶的传说。当我们从历史陶艺的渊源中去挖掘陶艺的博大精深时,不得不承认,几千年的传承,陶艺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下午,一行人又在陈华光﹑李路、房雪莲、林秋燕等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通州宋庄国防艺术区,这里文化气氛浓厚,而战争年代留下的防空洞就踩在我们的脚下,随处也可见战争年代留下的红色印记。

       “陶艺”是一门艺术,在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后,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大家在考察了“半斤泥”广彩瓷博物馆、“半斤泥”北京体验基地后,被“半斤泥”的文创内容、运营模式、惠民机制等吸引。在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的传承中,类似扎染﹑香道﹑茶道﹑剪纸等更多传统工艺,同样可以融入陶艺中去带动传承,去融入广大民众生活中。而实现陶艺与其它传统工艺在传承中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必然需要我们用创新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行。

 
       为了更好的传承红色文化,把陶艺创作融入红色元素,引导青少年及带动普及广大农民走进陶艺,更好撬动“半斤泥”助力爱国教育﹑乡村振兴及助残行动,双方就各自的资源进行了梳理与对接,并初步搭成合作意向,当天就签定了合作意向书,为下一步紧密合作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文章来源:北京百年风云文化艺术中心

Copyright © 2红色文化研究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hongweih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