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不朽,守护不息
作者: 肖慧珍 来源: 红委会 时间:2020-10-26
英烈不朽,守护不息
——讲述英烈后人周瑛琪守护烈士陵园45载的故事
——讲述英烈后人周瑛琪守护烈士陵园45载的故事
2020年10月24日,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红委会”)主任何延长应邀率队前往雄安新区容城县革命老区抗日英烈周文俊后人周瑛琪老人家拜访,随从人员有红委会秘书处地方合作部部长肖慧珍、红委会红色文化传播大使紫秋、红色驿站秘书长王鑫、企业家刘芳等人。
78岁高龄的周瑛琪老人是英烈周文俊的二儿子,1964年考入了父亲上学的红二师学校,毕业后当过工人、老师;1975年被调任容城县老礼堂负责管理工作;1988年任容城县文化局副局长,一直分管文物保护工作。如今守护着雄安新区容城烈士塔已45载。当老人看到红委会一行人到来时,他非常激动,首先带着大家参观了容城老礼堂。容城老礼堂建于1951年,曾是雄安新区容城县的政治文化娱乐中心,主要从事会议、文化娱乐演出以及电影放映等活动。老礼堂是仿苏建筑,高大的人字脊的屋顶、水刷石的墙面、几个木制的破旧门窗,展现出建筑年代的久远和岁月的沧桑。但使人耳目一新的却是正面大墙上方的一行醒目的红色标语:“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周瑛琪老人手指着标语,欣慰地向大家讲述:“印有这样标语的老礼堂,能保护完好,怕是在全国也已不多见了。我们一定要把来它好好保存下来……”
参观完老礼堂之后,周瑛琪老人又带着大家去瞻仰距离老礼堂50米开外的烈土塔。这座烈士纪念塔始建于1946年,曾遭敌人破坏,1966年重建。烈士塔由塔座、塔身和塔首三部分组成。塔首上方的五角星在阳光折射下闪烁发光,正面離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主塔台基四角还建有四座小碑,分别镌刻着任风翙、文光斗、宋玉科、刘济民、杨瑞森、田进财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在碑身四面镶嵌着的四块青石碑刻中,还镌刻着建塔碑记和300多位先烈的名字,这其中就有一个永远激励和温暖着周瑛琪的名字——他的父亲周文俊!正是父亲名字刻在这里,使他对这座纪念塔有着别人不一样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一份血脉相承的亲情基因传承,更是一份引以为豪的信仰与信念,让一切虚华与物欲在他这个共产党人面前统统变得黯然无色!周瑛琪老人常常伫立碑前,望着父亲的名字和一位位烈士的名字,他们的英容笑貌就仿佛浮现在眼前,他们就活在他的心中,常常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热泪盈眶。这份情感让他在凝重中变得更加执着而炽热,让他在沉浸其中时变得更加坚定,他希望更多的人能懂这些,更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001年县政府为了建学校,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将逐渐丧失功能的老礼堂出售,政府出于对老礼堂的保护目的,最终通过县内“五大班子”会议决定将礼堂转卖给当时的礼堂管理者周瑛琪。出于一份情感、一份责任,他多方借款、贷款买下这里。他觉得这是他这辈子做的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从此,他几十年如一日居住在塔旁低矮的房子里,陪伴和守护着烈土塔。
烈士塔两侧有一对石狮子,据说是明朝前期流传下来的,曾摆放在老县衙门口。多年来周瑛琪一直代为看管。在这期间,有人找上门来,愿意出高价收购这对石狮子。周瑛琪老人说:“我不能卖,这是国家的财产,任何人都不许买卖,倒卖文物是触犯法律的。”为了更好的管理烈士塔与这对石狮,他自费修起了两堵围墙,并且在院子里养了8条狗作为看护。他在这里广植花木、义务维修、清扫卫生,一草一木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默默地付出。近些年,社会各界人士及青少年学生纷纷前来这里吊念革命先烈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在他在接待中一次次讲述着烈土塔所承载的历史故事,而且每次谈起父辈的英雄事迹,他都忍不住要热泪盈眶,同时也在为自己是烈士后辈感到十分自豪。2020年的8月27日,朱德儿媳赵力平老人就曾亲临烈士塔悼念烈士,对周瑛琪老人给出了高度评价,这让他感到无比欣慰。从他的讲述中,我们也从中了解到他父亲周文俊的英雄事迹和悲壮的人生......
1914年,周瑛琪的父亲周文俊出生于容城县野桥村。少年的周文俊聪明睿智,性情开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7岁的周文俊正在保定上学,轰轰烈烈的红二师学潮震惊全国。在国破家亡,国难当头的危难时刻,周文俊和众多爱国学子一样走上街头呐喊和示威,唤醒民智,却遭受到反动政府的暴力镇压和残酷迫害。此时的周文俊秘密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活动,舍生忘死,慷概捐资800块现大洋救助地下党同志,体现出一个热血青年坚定果敢的革命信念和灵活机智的战斗个性。此后,受党组织委派到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七七事変后,周文俊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团政委、冀中军区供给部主任。参加吕正操、孟庆山领导的冀中人民抗日武装,转战于冀中各地,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勤奋工作,英勇无畏。1942年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被日伪军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后被党组织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出狱。当年年底,受党的委派,周文俊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工作。1944年周文俊化名梁形、木易,协助时任保定军分区第一联合县(当时容城县属于保定军分区第一联合县)敌工部部长的尹景芬到新城、涿县一带开展秘密工作。1945年1月,随同敌工部部长尹景芬到涿县交渠开展敌后工作,却不幸遭叛徒出卖,在掩护战友脱险时而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30岁。
周瑛琪的父亲周文俊牺牲后,为了照顾烈士家庭的生活,当时军区领导向周瑛琪的母亲(周文俊的妻子)提出把他的大哥周贺增送往固安红色学校学习,但母亲却没答应,说不给党组织增加太多的麻烦。作为英烈后代,周瑛琪在父母的影响下,对共产党、对新中国怀着深厚炽热的感情,始终以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使命,在践行着烈士后代的铿锵誓言。如今虽已年逾花甲,但仍热切希望能把老礼堂这里建立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雄安的红色文化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通过对周瑛琪老人拜访,大家无不被他身上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打动,也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习总书记曾说“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委会的使命与职责就是要进一步充分开发、利用好全国各地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精神内涵,引导、激励大众通过红色故事去回顾历史。愿红委会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人参与传承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筑牢理想信念基石,将先辈们开创的革命、建设事业不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编辑:韩春
审核:李树奎
签发:何延长